網路架構是基礎中的基礎,務必要熟悉~
#TCP/IP模型,網路架構分為4層,分別是:
-鏈結層Link Layer: 實體層是網路的基本,0與1的傳送與接收。
-網路層Internet Layer: 定義IP/封包如何通過路由器
-傳輸層Transport Layer: 定義傳輸資料走TCP還是UDP,TCP:會檢查資料完整性,UDP:不會檢查資料完整性。
-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: 定義Client和server的資料交換方法(Http,https,smtp,ftp)
傳送端的資料經過層層打包後,在由接收端反序拆解讀取。
#OSI模型,網路架構分為7層,分別是:
-實體層Physical Layer: 負責管理設備和網路媒體之間的溝通。(針腳,電壓,網卡,主機介面卡...最基底的硬體媒介)
-資料鏈結層Data Link Layer: 負責網路位址尋找、錯誤偵測和改善。當表頭和表尾被加至資料包時會形成影格。資料鏈表頭(DLH)包含有實體位址和錯誤偵測及改錯的方法。
-網路層Network Layer: 定義資料路徑和轉寄,將網路表頭(NH)加到資料包變成封包,網路表頭(NH)包含網路資料。(IP)
-傳輸層Transport Layer: 將轉輸表頭(TH)加到資料裡以形成資料包。表頭包含要用的通訊協定。(TCP)
-會議層Session Layer: 資料傳輸中設定和維護傳送端與接收端之間的通訊連接。
-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: 資料轉換為接收端相容的格式
-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: 定義與另一應用軟體之間的通訊(http,https,ftp,telnet,ssh,smtp,pop3)
網路分層,層層獨立分工處理資訊,彼此相亙依賴。
符合傳輸模型即可使用,相容性提高了,也更方便靈活運用。
媒介層-
實體層:位元(Bit)
資料連結層:資料訊框(Frame)
網路層:封包(Packet)
主機層-
傳輸層 : 資料段(Segment)
會議層、表現層、應用層 : 資料(Data)